强迫症的药物治疗首选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除此之外,氯米帕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也是二线选择。还包括一些增效类药物,其中二代抗精神病药最为常用且效果较好,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等药物。
CFDA批准的强迫症治疗药物剂量范围 (mg/d)
药物 | 起始剂量和增加剂量(mg/d) | 常用目标剂量(mg/d) | 最大剂量(mg/d) |
舍曲林 | 50 | 200 | 200 |
氟西汀 | 20 | 40~60 | 80 |
氟伏沙明 | 50 | 200 | 300 |
帕罗西汀 | 20 | 40~60 | 60 |
氯米帕明 | 25 | 100~250 | 250 |
(引自陆林 主编.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注:由于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具有较大差异, 因此药物起始及治疗用量需谨遵医嘱哦!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 SSRIs类药物总体较安全,但不同个体仍会出现一些药物引发的不适,较常见的是恶心、呕吐、焦虑、 失眠等症状;而氯米帕明则相对SSRIs类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甚至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反应。
那当我出现种种药物引发不适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必惊慌。
其次是及时门诊随诊,与医生进行沟通。强迫症药物治疗疗效与剂量相关,因此药物治疗往往需要较高的治疗剂量(常高于药物治疗抑郁障碍或其他焦虑障碍所用剂量),一般可通过减缓药物加量的速度,调整最大药物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维持保最小有效剂量),也可通过加用拮抗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对症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或消除不良反应带来的糟糕体验。如果经过这一系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没有减轻仍苦恼不已甚至影响生活,那么更换治疗药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切忌随意更换药物,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是关于停药。
症状消失,病情好转或者痊愈了,还需要继续服药吗?结果当然是肯定的,因为症状消失或病情好转并不能直接作为是否停药的标准,只能反映此次疗效值得肯定。
要什么时候才能停药呢?首先能确定的是,我不能凭自己想法随意停药。如果我已经按照医生要求完成了足量足疗程且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过程,且症状完全消失、病情痊愈,我也确定自己需停药,那么此时还应当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仔细评估停药时机,并在密切监测症状波动和停药反应的基础上,采取逐渐减量的策略来帮助停药。
为什么停药需要如此谨慎?临床发现,经过长期维持治疗病情保持痊愈的患者,在停药后仍然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停药需非常谨慎考虑。
为什么还需要逐渐减量停药,不能直接停吗?实际上,以SSRIs和氯米帕明为例,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很可能会发生撤药反应,导致症状出现波动,因而逐渐减量的策略是非常推崇的。
因此,关于用药、换药、减药与停药一定要谨遵医嘱,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切莫自作主张哦!
参考文献
[1] 司天梅.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年(精编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12):49-6.
[2] 陆林 主编.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