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强迫症治疗

OCD治疗进展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类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2-3%,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达2.4%。其核心特征是强迫思维(Obsessive)与强迫行为(Compulsive)。强迫思维表现为侵入性的、反复重复且持久的想法、画面、冲动,常常伴随着焦虑,强迫行为(整洁相关:清洗或者清洁;伤害相关:检查;攻击性内容;性相关;精神性仪式化行为等等各种症状)表现为重复的行为或者精神活动。

药物治疗

按照循证等级,认知行为治疗尤其是暴露反应阻止和认知干预,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的一线治疗。临床上常用常见的SSRIs类药物包括: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和帕罗西汀。大约40%左右患者对SSRIs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或者无效,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常常以2-4周的疗效来决定是否进行药物的更换和调整,也可考虑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增效方案。患者需要在足量足疗程和规律服药的基础上维持2年以上的服药,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及时调整与指导,并在医嘱下减药或停药,切忌自行停药。美国食品药品局(FDA)目前已经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TMS)作为难治性强迫症治疗的有效方法应用于临床。深部脑刺激(DBS)也是难治性强迫症诊疗的新探索,国际上已经在逐渐开展临床试验。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强迫症应用最广、具有循证证据的高效心理治疗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证明CBT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该疗法包括两个方面,认知治疗及行为干预。行为干预,特别是暴露反应阻止治疗(ERP),是OCD心理治疗的首选。

其他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常用于强迫症的增效治疗,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改良电休克治疗、脑深部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相对无创、安全的物理疗法,可显著改善强迫症状;改良电休克治疗则对合并严重抑郁、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有较好效果;而脑深部电刺激是一项有创、侵入性的治疗手段,是慢性、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研究仍在不断探索及改良其有效性,但长期的疗效存在争议。

 

参考文献:

1. Huang Y, Wang Y, Wang H, Liu Z, Yu X, Yan J, Yu Y, Kou C, Xu X, Lu J, Wang Z.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1;6(3):211-24.

2. 司天梅, 杨彦春.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6. 6-7

3. 柳娜, 张宁, 周萍. 强迫症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51( 5 ): 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