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认识儿童青少年强迫症

儿童青少年OCD

什么是OCD?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它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obsession)或者强迫行为(compulsion)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想法、图像或意向,强迫动作则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化动作。患者明知这些观念及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这些症状往往会引起患者痛苦焦虑,妨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

 

儿童青少年OCD常见病因有哪些?

① 生物学因素:强迫症有明显的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其病因学中5-羟色氨和多巴胺假说占了重要地位。

② 家庭因素:相关研究发现在OCD患者中存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控制的给予和需求之间不恰当,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家庭规范和约束力不够、自我控制力差。

③ 诱发因素:青少年起病者常见的心理因素有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恋爱挫折等。

 

儿童青少年OCD有什么特点?

年龄越小的儿童青少年OCD强迫行为更为突出,而难以描述强迫思维以及强迫思维导致的焦虑。另外,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幼时的气质与个性特征有关。这些特征是:胆小谨慎、做事优柔寡断,缺乏丰富的生活情趣,固执,过分追求完美,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诸事爱钻牛角尖,刻板,不善随机应变,适应陌生环境很慢等。家庭教育的过分严格、粗暴,学校管理条框边多过细,很少给学留自主自由空间,也是促成和助长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重要客观因素。

 

儿童青少年OCD还有其他症状吗?

① 回避行为:患者为了避免诱发强迫观念或行为,常常会回避相关可能的情境。如不愿意出门,不愿上学,远离人群,不敢和人接触。

② 焦虑和抑郁: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是继发的,经过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出现抑郁行为,甚至表现绝望而产生自杀行为。

 

儿童青少年OCD患者如何治疗及治疗注意事项?

通常应以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或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选择性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在药物治疗的第一个月中,存在增加共病抑郁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自杀的风险,监护人需给患者更多的关心照顾,注意观察患者症状恶化情况、自杀倾向和不寻常的行为变化,规律复诊。儿童青少年OCD患者在药物减停过程中可以继续心理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陆林 主编。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上一篇:儿童青少年强迫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