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认识儿童青少年强迫症
小雅是一位文静、好学的姑娘,17岁那年她正上高二。学习一向优异的她,这一年学得可不轻松。原来,高二分完文理班后,有天上物理课,她无意中与老师的目光交汇,心中突然一阵慌乱,脸红心跳,忙佯装记笔记低下头去,不敢再看老师。后来,小雅发现自己不仅是上物理课看到老师脸热、心慌,面对数学老师也一样不敢看,唯恐老师发现自己的囧相。再后来,发展到不论是面对男老师还是女老师、主课老师还是副课老师,她都不敢看。小雅自己心里很明白:我不用怕老师的,老师们对我都很关照,我没理由怕他们。可一到课堂上与老师对视时,她就无法控制地脸红、心慌。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导致小雅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听课,很多时候不敢看黑板,学习效率降低,晚上要花大量时间弥补。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小雅的学习成绩略有下降,班主任老师找她谈话,帮她分析成绩下降的可能原因,小雅低着头,脸涨得通红,不敢看老师,也没把自己的窘境告诉老师。
转眼间,小雅上高三了,她带着自己的秘密努力学习,平时会花更多的时间复习,以消除在课堂上不敢看老师带来的影响。也许是适应了,慢慢地,小雅对上课看老师脸红、心慌不太在意了。然而,一次月考,原先成绩一直紧随其后的一位女生考试成绩却超过了她。小雅看到排名后,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怎么被她超过了,她要是消失了就好了!从那以后,小雅更加刻苦学习,课间休息也多是在做题或看上课记的笔记,不太和同学聊天,生怕浪费学习时间。高三的学习节奏是快速的,谁也不敢怠慢,为了节约来回奔波的时间,自高二起,小雅就和妈妈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房子里,每周爸爸都会从家里赶来与她们团聚。在与父母团聚时,小雅的话很少,多是经商颇为成功的父亲在教导小雅要如何如何努力。每当这时,小雅心里就烦躁难耐,急匆匆地吃完饭,就躲回自己房间将门关上。高考前的“一模”考试就要来临,小雅巴不得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可不知为什么思想总不能集中,头脑里东想西想的。更荒唐的是,最近她总想着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会不会杀人?一天,小雅终于忍不住跟妈妈说:“我像是中了魔似的,越接近考试想得越多,头脑里天天都在想我会不会杀人”。妈妈安慰她:“怎么可能!!我闺女平时连踩死蚂蚁都不忍心,怎么可能杀人?有啥人值得你去杀?别尽想那些没用的!”。听妈妈这么说,小雅当时有些释然。但没过多久,那个念头又回到脑子里来:我会不会杀人?万一杀了人,该怎么办?在这种状态下,小雅参加了高三的“一模”考试。当成绩出来时,小雅傻眼了,她的排名下降了一大截。这个考试结果也让老师惊讶不已,于是小雅被请到老师办公室,老师先是询问小雅最近身体是否有什么问题,或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小雅低着头,眼里闪着委屈的泪光,对老师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不知怎么了,我的头脑里总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自己也不愿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老师关心地问:“是不是你每天都在熬夜?”小雅道:“嗯。也不算太晚,2点左右就睡了”。老师说:“太晚了!你的学习基础扎实,不需要这么熬夜,不然白天注意力就不集中了。”老师又鼓励了小雅一番,小雅心事重重地离开了老师办公室。回到家妈妈十分关切地询问小雅“一模”考试成绩。小雅忍不住哭了出来,妈妈得知实情也忍不住流泪。吃完晚饭后,妈妈给爸爸打了电话,简述了小雅“一模”考试的结果。电话那头的父亲执意要小雅接电话。“小雅,你的‘一模’考得这么差,太让我失望了,我还指望你上顶尖的一本大学呢!爸爸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你要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胡思乱想,把精力全放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听着听着,小雅突然感到一阵反胃,来不急和父亲解释,她撂下电话直奔卫生间呕吐起来。
夜晚,小雅难以入眠,她知道,一直以来爸爸妈妈对自己寄予了厚望。家里原来还有一个比小雅大3岁的哥哥,哥哥6岁时与小伙伴玩要时不幸掉到河里淹死了,家里人一般都不提这件事,怕爸爸妈妈伤心。小雅出生在老家,那时爸爸独自在城里打工,妈妈把小雅带到1岁也不得不到城里给爸爸帮忙、挣钱。小雅和哥哥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直到后来,哥哥出事了,爸爸妈妈才把小雅接到城里生活、上学。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爸爸则对小雅要求很严。小难一直懂事乖巧,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看到爸爸妈妈高兴满足,她就很安心。
度过这无比揪心的一晚,小雅又进入“一模”考试后的紧张复习。可怕的是,她脑袋里那些让人讨厌的想法有增无减。每当头脑里这些念头涌现时,小雅都感到无力摆脱,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有一天,小雅在教室自习,头脑里又被那些无聊的想法占据,她烦躁极了,无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起身走到室外,在安静的夜空下踱步。老师发现了小雅的异常,与小雅家长联系后建议父母带她去医院。小雅最终没能参加“二模”考试,更没能参加当年的高考,小雅住进了大庆市第三医院。医生根据小雅的病史、精神检查和其他检查(头颅CT、脑电图、心电图、血液相关项目),包括心理测验,诊断小雅患上了强迫症,给予小雅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小雅在心理单元住院治疗6周,经抗抑郁剂等药物治疗后,小雅的睡眠、进食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及强迫行为有所改善。住院期间,医生还安排小雅的父母一起来院做家庭心理访谈,鼓励小雅参加心理单元开放式团体心理治疗以及催眠治疗。小雅明显感到自己较入院前心情平静许多,虽然头脑里仍会冒出“我有没有杀人?我杀了人怎么办?”的念头,但频率明显降低,更不会控制不住地想去确认。小雅父母看到女儿病情改善,坚持让女儿出院, 要求她边上学边治疗。主管医生为小雅办理出院手续后,叮嘱小雅要定期到心理门诊复诊,必要时可预约做心理治疗,小雅和其父母点头允诺。
一年后,小雅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进了她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而她的心理治疗还在进行着......
(大庆三院 供稿)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