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认识成人强迫症

动物也强迫

动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人类,它们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了解动物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思维意识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也有小情绪,也会出现类似人类强迫症的刻板行为,这些行为常会给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麻省理工大学历史和人类学博士劳蕾尔•布赖特曼曾经收养过一只伯恩山犬,并为其取名为奥利弗。奥利弗实际上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并患有“犬类强迫障碍”。每当劳蕾尔和丈夫离开家出门工作,奥利弗会做出极端的仪式性行为,它不停舔舐前爪和尾巴,直到血肉模糊也不能让它停止,当最后一位家庭成员离开房间,奥利弗会在客厅来回走动,它会啃咬沙发,吃布料,即使爪子受伤也不停下。

与奥利弗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促使劳蕾尔产生了对动物精神世界的探索兴趣。她走访了世界各地,找到许多饱受精神困扰的动物及其照顾者。她发现有些汪星人,一天中除了吃饭,花费大量时间追逐自己的影子,而不找其他朋友玩耍。鹦鹉可能因为不能忍受焦虑而拔光自己的羽毛。动物园里的黑熊反复固定方向摆动枝条,几个小时内从一边摆弄到另一边,再按既定方向拨回。一只名叫吉斯莫的猫整天待在窗前按压网格窗帘的其中一层,这种按压、抬起的动作可以持续若干小时。动物是人类的参照物,动物的刻板行为,为人类对自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劳蕾尔去泰国做研究期间认知了一只独臂猴布鲁纳。布鲁纳童年时期被一群野狗撤掉了一只手臂和双腿,只剩下一只手臂,因而不敢进行任何社交活动,独处时常常大片地拔掉自己的毛发,甚至啃咬秃了的皮肤。饲养员为了缓解布鲁纳的焦虑,给它送来了一只兔朋友。它们迅速成为的好朋友,两个小家伙常常互相理毛玩耍。不久这只孕兔生下了几只可爱的兔宝宝,布鲁纳非常喜欢兔宝宝,由于它保护欲极强甚至晚上不睡觉看护宝宝,饲养员不得不将布鲁纳重新单独饲养。为了防止布鲁纳情绪崩溃,饲养员重新介绍了一只雄兔,布鲁纳很快又适应了新的生活。

科学研究发现,啮齿类的刻板检查和过度理毛行为在使用百忧解后会逐渐缓解,西酞普兰也可以明显减轻犬类的过度舔舐行为[1,2]。药物和行为训练联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纸筒玩具和宠物按摩也可以缓解动物内心创伤,动物需要陪伴和活动才能健康生活,并且不同种类的动物的陪伴也很有效。

长期以来我们以为,精神疾病只有人类会得,实际上,动物的大脑结构与人类非常接近,动物也会出现强迫样的行为。对动物细微的观察,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科学价值。大量的动物案例告诉我们,与人类一样,爱和药物是最好的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任延燕 供稿)

 

参考文献

[1] Dan J S, Mendelsohn I, Potocnik F, et al. Use of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citalopram in a possible animal analogue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Depression & Anxiety, 1998, 8(1): 39-42.

[2] Nagarajan N, Jones B W, West P J, et al. Corticostriatal circuit defects in Hoxb8 mutant mice[J]. Mol Psychiatry, 2017.

本文案例摘自:[美]劳蕾尔·布赖特曼.动物也疯狂[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